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据描述,症状严重时就像是有一把电锯在身体里面不断肆虐,从小腹部传来的绞痛让全身都没有力气。
很多患者非常忌讳通过止痛药或短效口服避孕药来挣脱痛经的牢笼,把希望寄托于「痛经没啥的,怀个孕就好了」这样的远古传闻。
实际上,「不痛经的人总是相似的,而痛经的人各有各的痛楚」。怀孕不仅不见得能改善痛经,反而痛经有可能给孕期带来不小的麻烦!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可高达5-10%,可能继发子痫、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HELLP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近期,日本金泽大学(KanazawaUniversity)医院的同道们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青年时期痛经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研究者基于「生活方式和妇科特征(月经情况、有无痛经等)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猜想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应用G-power软件计算样本量(α=0.05,β=0.02,估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人群发病率10%)为139例,按照10%的估计损耗率得到最终样本量为153例。
研究者利用1年多的时间,招募了200名早孕女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生活方式和妇科特征信息,并持续随访至产后1个月。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90例,其中26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4例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如下表1所示,研究调查了非常详细的生活方式资料和妇科特征信息,结果发现,分娩时孕妇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慢性高血压病史以及20岁左右时有痛经这四项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
表1
对于新发现的痛经这一潜在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发病时间的排列组合,将患者分为4组,发现不同组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差异(表2),其中,20岁左右有痛经、而孕前无明显痛经的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最高(25%)。
表2
最后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35岁)和20岁左右痛经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3
讨论部分研究者指出,子宫的收缩及分娩与子宫生物钟基因BMAL1有关,反复妊娠丢失的女性其子宫内膜中BMAL1表达下调。
而CRY2是生物钟基因的转录抑制因子,在反复妊娠丢失的绒毛标本中过表达,表明CRY2过表达抑制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和侵袭,阻止正常的胎盘形成。
子宫的过度收缩所致的局部缺血会引起痛经症状,而滋养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侵袭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经典发病假说。
从青春期到20岁左右,子宫生物钟基因系统可能会随着子宫的发育而成熟。基于上述潜在机制,研究者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以期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写在最后:
文章阅读下来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很有趣的临床研究,方法设计中规中矩,实施起来难度不大,统计分析亦是传统经典的模式。通过临床研究对患者某些暴露特征的把握和总结,最终为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方向。
提到「发文章」,往往很多同道都表示头疼甚至抵触。其实,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基于总结临床工作、回答临床问题的出发点,这种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同时也简单易上手的小研究,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NakayamaM,OnoM,IizukaT,etal.Hypertensivedisordersofpregnancyareassociatedwithdysmenorrheainearlyadulthood:Acohortstudy.JObstetGynaecolRes.2020Nov;46(11):2292-2297.doi:10.1111/jog.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