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12月1日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
通知总共有23项,其中有一项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这项里提到: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这个内容在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上了热搜。
其中还说到:各地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将经认定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定期向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信息。
所以,这个通知其实是有两个前提条件的,其一用人单位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二是应届毕业生。
但很多文章将上述条件进行了放大,比如将其一直接说成用人单位。
这个通知一出来就引起网友热议,全日制的觉得这样不公平,自考的觉得我的努力都被你们全日制的踩在了脚下,成考函授的更是被批得一无是处。
相比较之下全日制学生不管是在时间还是金钱上都比非全日制学生要付出得多,而教育部的这一通知出来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就相同了,这让他们很怀疑他们辛苦读全日制大学的意义何在。大喊道:凭什么?不公平!
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在当前特殊环境下,就业形势可谓严峻。教育部发出通知保就业促就业,无可厚非。
但是,五指有长短,很多专业别说本科毕业,就是硕士也难以胜任,这不是学历歧视,而是岗位要求。
你可以为了就业发出一些促就业的激励政策,但是不是用这种政策来要求用人单位的。
目前来说,本来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这种政策出台,只会适得其反。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如果说你的能力匹配不上,即使你去了公司,如果没有实际能力,那你也会被淘汰。
所以,这个通知即使让一些人浑水摸鱼进到公司,也可能过不了试用期。
再说对于国企也存在一些关系户,所以这本不是单纯的学历限制可以解决的问题。
其实在招聘的时候,除了学历,还有年龄,有的岗位也明确写明35岁以下。那么即使工作一段时间候,你通过学历提升,取得了满足条件的学历,也有可能被淘汰。
另外对于一些国企,上市公司等,他们要求双一流毕业,也是与公司形象匹配。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双向选择。这就好比男女婚姻要求门当户对的道理一样。用人单位当然想找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可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又想找世界500强的大厂。教育部你还能包办婚姻吗?
而在一些大厂在校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扎堆进的名校。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用人主管来自这个学校,比如华为就特别喜欢招华科的;有些公司特别喜欢西安交大的。
另外一方面是成本考虑。比如说,公司计划招聘100人。如果去名校可能只需要去三五个就可以招满了。但是如果是去函授、成考、自考学校或分校招聘,可能需要二三十个也有可能。
所以,对于这种但是这样一刀切的政策,不仅让名校、全日制毕业生心里难以平衡,估计让用人单位也难以接受。
本人觉得可以与其出台这样一刀切的政策,不如在学制上就采用对口培养,定向委培等方式。用专一技术对口专业企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全日制的名校、普通学校,非全日制的自考,成考,函授本来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各行各业招聘人才也是有层次的。
就业是整个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如果学生本来就是真材实料,何必担心就业有压力呢。
所以,作为统管教育的教育部,重点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学有所成,学到本领,而不是在瓜熟蒂落的时候,担心瓜不甜,强行给瓜注射糖精。
对于教育部发布的“招聘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这一规定,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