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家暴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被家暴5年后,1月8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女子小芳遭遇了最后一次家暴:丈夫余虎持铁斧将她砍倒在家门口附近。1月11日,她因伤势过重在医院离世。(1月14日上游新闻)
而小芳似乎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早在2020年5月,她就写好遗书:如若我遭遇不测,后事不需要大办,遗体火化后装个骨灰盒即可,葬于阚家冲水库山顶,沿左侧石阶上去,越高越深越好。7年的婚姻中充斥着绝望,她已将身后事安排妥当,也只想远离尘世烦扰,在死后求一方净土。
这或许本是一桩可以避免的悲剧,如果在刚开始出现家暴时,她能果断地不原谅,勇敢地选择离开;如果小芳的家人能坚决地鼓励小芳离婚,而不是选择相信余虎的承诺、下跪和保证书;如果公安机关能够及时给予施暴者有效地惩处,居委会、妇联等组织能积极地介入……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转机,事情的结局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然而,世上没有如果,悲剧已然铸成,但对于悲剧的反思却不能“点到为止”。为何家暴总是屡禁不止?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当事人,避免她们以付出生命代价来终止家暴?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从方某洋被虐待致死,到网红拉姆被前夫泼汽油纵火不治离世,家暴给当事人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以及精神上的伤害,更有可能以生命为代价,而施暴的时限也许不仅仅止于婚内。
以恶意手段伤害他人本就违法,但因为披上了“家”的外衣,家暴事件就往往被看作家务事。“劝和不劝分”的传统理念也使得家庭和社会对家暴持有一定容忍度,没有有效地制止,其实就意味着纵容。再加上家暴的隐蔽性以及执法上的困难,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反家庭暴力法》往往很难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和惩戒力。于是,家庭暴力屡禁不止,施暴者肆无忌惮,受害者忍气吞声。
如何制止家暴,或许是一道没有准确答案的复杂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家暴。而这样的保护,既体现在当事人身上,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形成合力。
家庭应该是温馨的避风港,而不该是家暴的遮羞布。当实施家暴的无情之手第一次落到身上,受害者就要积极地站出来,勇敢地向家暴说“不”,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因为家暴往往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制度层面形成有力的保护和惩戒措施。自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以来,多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对于预防和制止家暴起到了积极作用,妇联系统收到家暴投诉案件呈现降低趋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强制报告、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施暴者强制矫治等多项制度在实践中频频遇冷,大打折扣。制止家暴,不能靠各部门单枪作战,只有社区、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门形成合力,才真正有可能构成反家暴的铜墙铁壁。
如今,余虎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等待他的将是无情的铁窗。但法律如何严惩,也无法改变这一新闻悲凉的底色。反家暴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悲剧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