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个话题,从去年火到今年,一直都没有淡出公众视野:离婚冷静期。在民间,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大家是不怎么赞成离婚冷静期的,尤其是最近一些明星也官宣离婚,大家都调侃道,是要趁着离婚冷静期生效前把婚给离了。
也有一些小伙伴直接嘲讽,离婚冷静期一出,大家不是不想离婚,而是不想结婚。
的确,近几年离婚率节节攀升,生育率也下降不少,这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这样,国家才提出了离婚冷静期,想把离婚率降下来。
但从实际角度去看,有了离婚冷静期,离婚率就会下降么?或者说,就算离婚率下降了,大家的婚姻幸福程度就会提高么?婚姻背后的那些门道,比一张结婚证,比30天的离婚冷静期,都要复杂太多了。
今年1月1日,离婚冷静期正式生效,因为目前为止也就过去了几天时间,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随着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社会新闻的出现,大家不由得又思考起了婚姻的那些事儿。
2
喜庆的节日,通常也是很多人举办婚礼的日子,一来是借着节日的气氛双喜临门,二来是大家都放假,聚起来也更容易。然而,就在1月2日,贵州某个婚礼现场,亲戚朋友们尬得几乎给酒店大堂抠出个地下室,原因没别的,这个婚礼上,居然没有新娘。
在原本应该站着新郎新娘的舞台上,此时只有新郎一家,以及一个穿红色唐装的司仪。
司仪业务能力还算不错,虽然面临着职场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仍然保持着淡定,向宾客们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女方因为不满意男方买的内衣小了一号,今天拒绝发亲,这婚,结不成了。
原来,根据当地的风俗,新郎必须给新娘从头到脚买上一套新衣物,新娘穿上新衣服,才能嫁到新郎家。
然而,在迎亲的前一天晚上,新娘家告诉新郎,内衣买小了,不合适,让新郎买一套新的。
但当时已经是晚上12点左右,商店早就关门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迎亲,时间上的确紧迫。
也许是情急,也许是不耐烦,新郎说了一句:“买不到,穿旧的不行吗?”然而,就因为这句话,新娘和其父母都急了。
事后新娘接受采访时表示,关键不在于内衣本身,而是新郎的语气和态度,婚姻大事都如此敷衍,令她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重视,因此双方的争吵从内衣升级到婚姻,最后干脆闹掰了。
也许新郎自己也没想到,事情会闹得如此严重,还较真了。
第二天,当男方的迎亲队伍去到女方家的时候,发现新娘根本没有穿喜服,也没有要走的意思,女方父母更是拒不发亲,两拨人又争吵了一轮,男方还差点动起手。
最后,眼看自己丢了面子,对方也概不配合,想好好收场是不可能的了,新郎脾气也上来了,干脆取消了婚礼,直接走人。
但当时的酒席早就准备得差不多,亲戚朋友也都来了,没办法,宴席还是要办下去,只不过由婚礼变成了春节联欢晚会。
这样一闹,大家没了感情、丢了脸、浪费了钱不说,还可能牵扯各种经济和法律问题,据称,男方打算起诉女方,也要讨回之前给的15万彩礼。
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这对“新人”领了证没有。
如果领了证,当时已经是1月2号,离婚冷静期已经生效了,要离婚,少说也要等30天,想想也觉得挺膈应的。
3
看完这件事前因后果,只觉得,这对素人能够将好好的婚礼变成全国皆知的闹剧,要随便哪个没那么奇葩,还真的就不可能了。相信很多人和我的第一反应一样,觉得是女方在没事找事。
的确,只要想搞事情,随便什么东西都能成为导火索,因为一件内衣就悔婚,无论她自己给出的“理由”多么充分,在正常人看来,都是荒谬的。
但仔细一想,男方难道就是完美受害人么?也不一定,女方一开始提出的要求是换内衣,哪怕要求有点不合理,但结婚如此重大的事情,无论如何,以和为贵都是要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准新郎,哪怕没办法马上解决问题,也应该安抚对方的情绪,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把事情闹大。
一上来就强硬拒绝,后来迎亲差点动手,最后干脆取消婚礼,种种细节,也可以看出男方和女方一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两人都想给对方“下马威”,谁也不服谁,这样的关系不可能幸福,临门一脚结不了婚,说不定已经是能够出现的最好的结果了。
出现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两个人太年轻任性,也可能内衣只是导火索,其实两人内心早有积怨,只是找了个由头爆发出来而已。
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这里:两个明明不合适的人,偏偏差点成了夫妻,说结就结,说吹就吹,说到底,还是缺乏对婚姻的尊重。
婚姻质量差,不是因为离婚太容易,而是因为结婚太容易了。
的确,现代人思想开放,动不动就离婚,看上去太叛逆、太儿戏了,但仔细想想,要是婚姻幸福,谁闲着没事会离婚啊?很多人结婚后才埋怨自己当初“瞎了眼”,说到底,就是考虑不周,只靠一时的冲动和激情,觉得“我好喜欢TA”,就不管不顾地结婚,忽略太多现实问题,结果结婚之后激情消散,滤镜全碎,才发现现实完全不想自己想的那样,导致闪婚再闪离。
一件内衣,可以拆散一桩婚姻,一管牙膏也同样可以。
还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说挤牙膏的方式不一样,也可以导致离婚,当时还觉得太过夸张,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真的。
说到底,并不是因为爱情太脆弱,而是因为这些结婚的人,本质上没有做好迎接婚姻的准备。
想想,明明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性格、背景、习惯、原生家庭都可能毫不相干,偏偏最后要在同一屋檐下,相守几十年,睡同一张床,用同一个厨房、同一个厕所,要是包容性差一点,能不出矛盾吗?不要说夫妻了,很多人和大学室友相处个几年,都能闹出无数矛盾,偏偏还对婚姻保有那种甜甜的幻想,以为结婚就是两个人名正言顺腻歪在一起,能有人无条件照顾、爱护自己,这样的思维,你不翻车谁翻车?
4
结婚的本质,是两个人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共同孵化出一个新的家庭,而不是一个家庭供另一个家庭吸血,更不是一个巨婴摊上另一个巨婴,从此菜鸡互虐。因此,在结婚前,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性,反思一下:自己拥有能够支撑生活的自理能力了吗?自己的内心,足以包容另一个人所有的缺点了吗?如果上面两个答案都是否定,或者连你自己也不确定,那还是建议再慎重考虑多一点时间,这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尊重,也是对婚姻的尊重。
慎重结婚,最后不一定就能长长久久,但能够避免成为闪离的炮灰,尤其现在离婚冷静期也生效,离婚成本增加,留给年轻人胡闹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说到这里,强烈建议年轻人在结婚前先同居一段时间,在同一屋檐下,很多恋爱时没发现的细节,就会完全暴露出来了。
要是思想上放不开,那起码也要来个长途旅游,比起日后生活的幸福,这点成本和“面子”问题不值一提。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旅行最试验的出一个人的品性。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
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
”在生活细节和种种麻烦之中,我们才能看清一个人的素质和内心。
比如,TA做事是慢吞吞的还是雷厉风行的?TA的自理能力如何,可不可靠?TA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如何?TA会不会打呼噜、抠脚、不洗衣服、垃圾到处乱扔?在TA自己也烦躁的时候,对你有足够的耐心吗……爱情和激情自然是步入婚姻的催化剂,但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更看重的三观、习惯,以及一颗不离不弃、相互包容的心。
愿所有小伙伴,都能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那个人,如果找不到,宁愿继续等待,也好过在无谓的关系中相互消耗。
小时候看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结婚誓言:“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我都会爱你,尊敬你并且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但愿每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都能发自内心,而不是走过场般的说出那句“我愿意”。